消费最重要的变化因素是收入。一个年收入少于一万元的人大件消费时或许要动用以往的储蓄,平均而言,家庭收入越高,支出也越大。对于没有消费掉的那部分,家庭会用于储蓄。因而,家庭的收入越高一般储蓄也越高。如年收入二万元的人不如年收入三万元的人储蓄多。如果要借钱消费(如果他能够的话),这时的他是在进行负储蓄。
一般而言,储蓄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因为储蓄行为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和愉悦。我们储蓄是因为将来需要用这笔钱,如为了紧急健康问题、为了供孩子上学、为了退休、为了买房、为了装修……我们储蓄是为了今后能有更多的消费。因此,储蓄决策实际上是何时消费的决策,而不是是否消费的决策。
我们常说家里要买个“大件”。过去有所谓“老三件”:自行车、手表、缝纫机,那是在计划经济的商品短缺时代,而今天的“三大件”,如电冰箱、彩电、家具等。那么,“大件”是什么?“大件”就是我们所说过的“耐用品”。有耐用品,就有“非耐用品”,如食品、旅游、保险等。
耐用品和非耐用品是两大类不同类型的消费品。其区别是,耐用品的购买尽管是一个消费决策,却更多地具有投资决策的特点。买这些商品是因为它将在许多年中为您提供服务,如你买食品,几天你可以把它吃完,而一台彩电却可以持续使用多年。
我们对一件耐用品每年的消费,可视作该商品所提供的服务:电冰箱一年的保存食品价值,小汽车、摩托车、自行车一年的运输价值,一套经过装修的住房一年的居住价值。
决定推迟购买一件耐用品,与决定不买食品或其他非耐用品的结果很不一样。如果你今天没有买大白菜,你将不得不没有它们度过一天。但在大多数情况下,不买一件耐用品并不意味着你将在没有该商品的情况下度日:仅仅是你不得不将就着那件旧耐用品提供的服务。推迟购买一套新装修的住房的成本通常是相当低的,你可以再凑合着用旧房装饰。然而,推迟购买的收益却可能相当显著,将来你可能会拥有更高消费水准的装饰。
当一个家庭的收入暂时下降时,家庭不是通过借钱来维持一个稳定的耐用品购买模式,而会是简单地推迟耐用品的购买。
根据自己的收入、储蓄及其合理的预期计划,作出购买耐用消费品的理性决策吧。